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時間回到2019年,當年是我接手家族品牌的第2年,在這兩年的期間,時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,就是在我們接手大春之前,有歷經了哪一些故事。很可惜的是,那時候的我們,並沒有太多長輩留下來的資訊,也因此我總是跟客人回覆「我不清楚,因為沒有相關的資料可以了解」,回答久了,心理的不踏實感油然而生,於是便跟團隊發起了,尋根大春的計畫。
啟動後,我發現團隊對於找歷史故事,非常的有興趣跟動力,總是會提出很多不同的搜尋方式。例如:遠到台南圖書館找資料、網路上搜尋部落格的文章…等。當時真的很有趣,每找到一個新的證據,團隊都非常的興奮。我記得第一個資料,是一位在台灣研究肥皂歷史的論文。這一篇論文內容非常詳盡,紀載了台灣早期肥皂如何引進台灣,以及當時人們生活的情境。而讓我們感到最感動的是,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大春的創始人「井上權七」先生相關的資訊,也看到明確記載著我們的創辦人「李水土」爺爺,當時創立的「株式會社水記號」的相關內容,這的確振奮了我們持續去找尋的動力。接著也陸續找到了公司創立的原始地址,也找到了各個時期不同的位址,也從日本的線上圖書館,找到了紀載兩間公司的名冊,過程非常有趣。
有一天團隊突發奇想,既然品牌最初是日本人創立的,為何不在日本的網站搜尋看看。所以我們就在日本的奇摩,搜尋「大春石鹸」,也就是最早期的品牌名稱。結果很意外地看到一篇部落格,有提到這四個字。
團隊當下很興奮,或許我們找到了當初創始者的後代,也立即將部落格的內容,請專業的翻譯公司服務。果不其然,內容提到的正是與創始者有關,作者是創始者的孫女,記載了一段孫女對爺爺的回憶。沒多久,我就決定要寫一封email跟對方聯繫,不外乎就是希望能透過彼此的交流,獲得更多的歷史資料,讓品牌故事能更加完整,在過去空白的那一段回憶,到底留下了什麼軌跡。在我一頭熱,請翻譯公司把我的email翻譯成日文後,突然想到,既然是家族的品牌,或許我應該要詢問一下長輩,也就是我父親,他對於我處理的方式,是否同意。當時的父親,果斷地拒絕我的提案,因為父親認為,當時的時空背景,對方是以什麼樣的心態離開台灣,身為後代的我們,無法估計是好是壞。如果是在不好的狀態下離開,很難確保會衍生不必要的問題。那時我同意了父親的說法,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。